1. 研究目的与意义
研究背景中国是茶叶的故乡,也是茶文化的发源地,是中国历史悠久的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国人爱茶并视之为“国饮”。茶文化更是随着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所产生的与茶叶相关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消费者不但要求茶叶的本身具有优良品质,同时要求茶叶的包装造型美观,还要具备一定的知识性个艺术欣赏性。作为茶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茶叶包装,已经成为诠释茶文化的重要窗口。虽然现在的茶叶包装发展的步伐在不断地加快,但是仍然可以看到许多不足。首先,总是局限于最原始的包装造型,比如长方形和圆形,内外的包装结构都缺少变化。其次,包装的材料比较单一,而且包装的外盒非常大,内包装却非常小巧,造成比较大的浪费。此外,茶叶包装的配色,图案,内容缺少创新,虽然贴合了传统,但缺少了时代感,比较适合作为礼品送长辈,而失去年轻消费群体。茶叶产品的包装可以极大的影响消费者的购买欲望。
目的及意义本课题是在大学四年专业课学习的基础上选择的对茶叶包装的再设计研究。本课题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对茶叶包装设计的问题的研究,针对茶叶包装上所存在的不足之处,对其包装进行改造设计,重新塑造其包装,达到对茶叶品牌以及中国传统文化的推广作用。同时,此次课题也是对大学四年的专业课学习的一次检验。茶叶所承载的传统文化及浓浓的中国情是应现代社会而生的礼品所不能及的。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包装已经成为建立产品与消费者亲和力的有效手段,它与商品融为一体。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包装也应该推成出新,创新发展。商家认为,只要产品质量把好关,包装不包装无所谓。在过去,也许这样的想法是行得通的,但是在如今这个追求创新,追求品位的时代,包装拙劣的产品是无法满足人们日渐提高的审美水平的。所谓“人靠衣服,马靠鞍”,为了更好的将茶叶所承载的文化内涵表现出来,为了提升茶叶的档次与品位,适应当代礼品发展的趋势,对茶叶的包装再设计是必不可少的。倡导中国传统与现代设计的融合是提高民族认同的最好方法,我们要在吸收外来文化的基础上,创造出有鲜明民族特色的设计文化。
2. 研究内容与预期目标
研究内容一、通过网络、图书馆等了解中国的茶叶文化,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在茶叶中的应用。二、进行市场调查,分析市场机会点,对比市场同类产品的优劣势,建立起具有鲜明个性的“清玥”的茶叶形象及市场推广定位。三、通过市场调查来研究、分析消费者的心理,了解大众的审美需求,捕捉、发现茶叶营销模式与受众心需要的关联点,与竞争者的区别等,既要结合中国传统文化和意义,又要融入吸收好外来文化,做到有自己的特色,却又不失时代感。四、在文字运用方面,一般来说文字有一定的双重作用。文字在包装中的作用大致分为品牌文字、广告文字和说明文字三部分。品牌文字包括品牌的名称和商品的名称,这些文字是包装的核心设计。它有识别性与特定的规范感,有助于树立产品品牌形象。 五、研究包装从内到外地进行整体设计,一是为了商品的保护需要,二是为了促销有效,提高良好的展示性,三是具有实用性;本产品主要以盒式结构和袋式结构为主。六、了解包装图案的表现形式,欣赏国内外优秀设计作品。学习将茶叶与现代感的元素运用于图形设计中,使包装主题鲜明,更能突出“清玥”茶叶的艺术特色。 七、包装设计应当结合时下绿色环保的概念,以环保的材料为主。
预期目标1、了解茶叶包装设计和一些代表性产品包装。2、了解现代包装色彩,图案,材质的基本规律。3、通过对实际案例的分析,提炼出经典茶叶元素。4、通过此次包装设计,对“清玥”茶叶品牌起到强大的推广作用,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分析,希望通过对茶叶的包装设计,对茶包装起到创新以及吸引年轻消费者的作用。5、完成包装美化装饰设计及4个系列以上的包装立体形态设计及相关实物展示部分;6、完成一套完整的设计说明(6000字)
3. 研究方法与步骤
研究方法1、文献研究法:通过查阅各类书籍以及一些参考文献,更好的了解茶叶与茶叶包装,我所研究的茶叶的文化内涵、艺术风格等。2、观察法:欣赏大量的茶叶包装的优秀作品,做出归纳与总结。3、市场调研法:往前茶叶市场等地,了解消费者的喜好以及购买倾向,保证制作出来的茶叶包装从形式到质量都能够为消费者所喜爱。4、功能分析法:对茶叶的形式、种类、制作、冲泡方法、功能等等不同的维度有一个系统的认识。通过分析研究了解整套包装设计制作流程,熟悉各个环节间的关系。
步骤1.对资料进行广泛的收集,与指导老师及同学交流,获取更多信息和参考意见。2.完成开题报告,给老师批阅。 3.根据设计的需要,做些必要的调查,查找文献,整理资料。 4.完成设计初稿,给老师审阅。 5.完成设计二稿和设计报告书给老师审阅。 6.完成设计及进行答辩。
4. 参考文献
[1][美]威尔斯.包装设计[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14;[2]深圳市艺力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包装的结构艺术[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14;[3]刘柏坤.字体设计进化论[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6;[4]北京迪赛纳图书有限公司.汉字:汉字设计与应用[M].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6;[5]吴剑.创字录[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5;[6]田喜庆.中国设计图形设计[M].沈阳:辽宁美术出版社,2014;[7]卢积灿.字体与图形[M].深圳:深圳市艺力文化发展有限公司,2011;[8]欧阳起英.创意源—包装创意[M].湖北:湖北美术出版社,2003;[9]尹张伟.包装色彩设计[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10]奇力工作室.全球最佳图形设计[M].南宁:广西美术出版社,2010;[11][美]莎拉罗纳凯莉.包装设计法则[M].南昌:江西美术出版社,2011[12][英]加文安布罗斯.创造品牌的包装设计[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12;[13][美]勒普顿.图形设计新元素[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9;[14]胡珂.图形语言[M].浙江: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3;[15]朱宗华.色彩与包装[M].上海:印刷工业出版社,2003;[16]朱和平.包装设计表现技法[M].安徽: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16;[17]莫军华.广告创意设计[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11;[18]郑国健.中国茶事[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6;[19]蒂莫西萨马拉.设计元素:平面设计样式[M].南宁:广西美术出版社,2008;[20]范川.艺术设计图典[M].石家庄:河北美术出版社,2016.
5. 工作计划
(一)第七学期
1、第七学期第8周进行毕业创作动员报告会,辅导学生志愿选择指导教师,讲解毕业创作和文本撰写的选题范围和要求;
2、第七学期第9周按照教师与学生双向志愿完成毕业分组。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