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塑创作《形.态》开题报告

 2022-11-14 15:11:19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研究背景:

雕塑艺术从古至今渊远流长,它是人类历史中无法分割的一部分。纵观雕塑发展历史,有数不清的风格、流派、样式,使用如铜、石、木、陶、金属焊接等各种材料。随着社会的发展与时代的变迁,雕塑的语汇也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具象、抽象、传统、现代以至于装置、行为、观念、多媒体及后现代等名词的出现极大的丰富着雕塑的形式和内容,也不断扩大着“雕塑” 的概念范畴。

当我们在欣赏一件艺术品时,就是我们在和艺术品交流沟通的过程。而雕塑的存在离不开空间和形体,而空间和形体也就成为雕塑的最基本的语言。空间是指雕塑本身占有的一定的尺度感,形体可理解为具有一定形状、形态的体积。这也是雕塑和绘画最不同的地方,绘画用透视来表现空间,而雕塑的空间则是实际存在而且是雕塑艺术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对于雕塑语言中的形体而言,我认为就如西方的一句谚语一样“一万个人眼中有一万个哈姆雷特”,雕塑的形状和形态之间存在着一种辩证关系。在我们的生活中,万事万物都有着他们的形态:具象或是抽象、动态或是静态,甚至是每一面的形态都不相同却又有着某些相似之处,这些形态都有着他们独特的美感。所以我在毕业创作的时候,将创作的重点放在了形态的表达上,而雕塑就是表达的媒介。通过四年的专业学习和实践,我对雕塑有了一定的认知,这次创作我想要通过我对形与态的理解来表达一种独特的美感。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研究内容:

本论文主要围绕毕业创作过程中涉及到的相关问题展开论述,将研究重点放在作品的“形”、“态”的表达上。雕塑的“形”和“态”都是相对的,雕塑本身是一种静态的艺术,但同时也可以表达出动的形态。大部分的雕塑作品是由单一元素构成的,本次创作将要从多种元素中采用典型的形态将之结合到一起,并能最终取得一种美的视觉效果。作品以《形·态》为主题,“形”与“态”既是两个分割的内容又是一个整体。作品将从生活中的事物进行取材,能够表达出雕塑语言中形态的辩证关系,具有一定的思想内涵,最终形成具有美感的的视觉效果。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研究的方法与步骤

究方法

(1)调查取材法:通过初步构思,对自己感兴趣的主题进行深入研究,根据想法收集相关素材,拍摄照片,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筛选,最终选择符合主题的素材。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参考文献

1.威廉·塔克《雕塑的语言》[M],北京:中国民族摄影出版社,2017年。

2.叶庆文《》雕塑艺术》[M],江苏: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1997年。

3.欧阳英《西方美术史图像手册·雕塑卷》[M]江苏: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4年。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5. 计划与进度安排

一、2022年9月2日——10月13日(第一周——六周)

构思阶段——工作内容:1、查阅相关资料。

2、构想作品主题形式内容。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