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1本课题的研究背景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一方面,人类对环境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对乡村的全景描绘,体现在村子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生态文明和谐发展的本质,生产发展是物质条件. 生活宽裕是目标落实, 乡风文明是思想基础, 村容整洁是环境氛围, 管理民主 是体制保障。
生态环境的破坏对农村乃至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已造成重大影响,因而应把生态示范村的建设放在首位,通过环境改善促进农村经济政治和文化协调发展。生态文明村不仅有生态文明的意义,还包含环境良好、经济发展、精神充实、民主健全 的内涵.基本涵盖社会主义新农村全景描述的各个侧面,其实质是基于生态学原理建立的自然和谐、社会公平和经济高效的复合系统,其特征是不仅有生态文明的生活环境、生活方式。而且有生态文明的生产环境、生产方式因此,生态文明村是农村落实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基本要求的综合载体。为此,我们认为,漳西生态文明示范村规划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需长期努力不断实施才能实现。必须通过一系列的规划整治手段,改善村民居住环境.改变落后的生活方式.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改变落后的生产方式,构建文明社会秩序,建立平等友爱、和睦相处的山村邻里关系,最终目的是逐步把它建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环境优美、经济宽裕、和谐稳定生态示范的新乡村。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本课题主要研究的内容是相城区新巷村生态示范村的建设规划研究,论文在以相城区发展规划为依据的基础上,分析新巷村生态发展的现状,探索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建设的新模式,寻求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间的平衡,将它建设成为一个美丽乡村。
主要研究内容:
1.绪论
3. 研究的方法与步骤
(1)研究方法:
1.文献综述法;
2.总结分析法;
4. 参考文献
[1]王云才.现代乡村景观旅游规划设计[M].青岛:山东青岛出版社,2003.
[2]马虎臣,马振州,程艳艳.美丽乡村规划与施工新技术[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5.
[3]李一.从打造美丽乡村到实现和谐发展-浙江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路径与经验[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12.
5. 计划与进度安排
(1)第八学期第1周第2周:收集资料,了解相关理论和案例,进行实地调查,收集基础资料与图件;
(2)第八学期第2周第5周:完成开题报告、毕业实习报告,完成论文详细提纲;
(3)第八学期第5周第9周:对资料进行分析与研究,完成论文初稿;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