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背景:湿地是地球上水陆相互作用形成的独特的生态系统,是自然界最富有生物多样性的生态景观和人类最重要的生存环境之一。作为一种特殊的生态系统,湿地具有无可替代的重要价值。随着城市的发展,为更好地发挥湿地的生态、经济、社会效益,把湿地恢复、保护和合理利用有效地结合起来建成湿地公园是目前较好的处理方式。在我国,湿地公园作为新生事物,既有湿地的特性,又有公园的性质,与湿地自然保护区和一般城市公园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湿地公园的湿地往往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产物,在现代生态学理论的指导下,提出了湿地公园规划设计的一般原则和方法。
湿地公园建设与规划主要根据生态学、景观学、经湿地公园建设与规划主要根据生态学、景观学、济学、旅游学等原理,还要遵循以下主要设计原则。还要遵循以下主要设计原则 :
1、生态保护优先,合理利用资源 保护好湿地资源, 是湿地公园建设中必须予以优先考虑的,这包括保护湿地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湿地生态系统的生物连贯性;保护湿地环境的完整性以及保护湿地资源的稳定性。湿地公园规划中生态优先的原则主要体现在修复和重建动态平衡的生态系统和提高系统总代谢率和生产力。在湿地生态系统修复过程中,要完全修复所谓“原生态”是不可行的,也是毫无意义的。在进行功能修复时,要注意维持功能平衡,即由生态系统的“生产-转化-分解”的代谢过程和生态系统与周边环境之间的物质循环及能量流动关系保持动态平衡。 湿地保护工作绝不可能采取封闭式和绝对的保护,而只能是在保持和永续利用的前提下,合理利用湿地资源。这是今后我国湿地保护和管理工作的核心。湿地生态系统作为一种自然资源,其开发利用程度不是无限的,应该合理利用湿地资源,其中包括合理利用湿地动植物的经济价值和观赏价值;合理利用湿地提供的水资源、生物资源和矿物资源;合理利用湿地开展休闲与游览;合理利用湿地开展科研与科普活动等,以达到保护优先、合理利用,做到生态保护与旅游发展双赢。例如,香港米埔保护区,通过20多年的发展,一直坚持在保护的前提下进行合理开发并得到了长久持续的发展。美国最大的湿地野生生物栖息地牙买加海湾,它不仅是各种生物理想的栖息地,也是纽约国家娱乐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合理功能分区,提倡社区参与 对于湿地公园规 划,在理念上要与相关领域的规划相区别,一是与保护区以“保护为主”的规划理念相区别;二是与“公园或者旅游地”的景观利用规划理念相区别;三是与城市园林以人造景观为主的规划方法相区别;四是要不雷同于大区城的土地利用规划。因此,对湿地公园的合理规划和分区是设计的重点。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研究内容:
湿地公园功能分区 | ||
序号 | 功能分区 | 规划项目 |
A | 湿地保护区 | 湿地植物、湿地鸟类、湿地底栖动物、湿地土壤等的相关保护。 |
B | 湿地利用区 | 湿地生产(种植、养殖);湿地苗圃;湿地旅游;湿地园林;湿地新农村;湿地污水净化功能利用。 |
C | 湿地缓冲区 | 湿地水陆消涨带绿化;湿地保护区和湿地利用区之间绿化;湿地和城市之间绿化隔离带。 |
D | 湿地管理区 | 湿地生态系统监测管理;旅游管理中心;接待服务中心;湿地会所;湿地教育培训中心;湿地科技交流。 |
E | 湿地展示区 | 湿地植物园建设;湿地博物馆;湿地标本馆;湿地科普厅;水禽科普馆;生态交流中心;生态活水园;湿地水文化展示厅。 |
1、湿地保护区 这种区域最大的特点是“最小干预”或“最小干扰”,保持湿地的自然特征[8] 。以保护湿 地植物、鸟类、底栖动物、土壤等的相关生物环境及非生 物环境为主要目的。 在湿地保护区内应创造适合鸟类栖息的各种条件,以达到引鸟、招鸟的目的。主要措施有:①分别形成林地、湿地林、开阔性湿地、草滩、水面、浅滩沼泽、灌丛、岛屿等不同栖息地类型,并与相适应的鸟类对应。②形成满足鱼类繁殖与渡夏、鸟类捕食栖息等活动所需不同水深的要求。③种植蜜源植物、鸟嗜植物群落,为招鸟、引鸟提供食物来源。④隐蔽要求:人与鸟岛的直接距离大于50m,以河岸、密林作为分隔。2、湿地利用区 湿地公园和湿地保护区的最大区 别也是在湿地利用上。其中最主要的一个方面就是湿地旅游。根据湿地公园的承载力和生态系统的敏感度进行规划,可以充分发挥湿地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湿地生产利用也是公园主要目标之一。在利用层次上主要是湿地养殖和湿地种植。在湖南资兴东江湖国家湿地公园中就规划了适度的网箱养鱼,而在辽宁铁岭莲花湖公园则规划池塘养殖,包括各种湿地经济作物的种植规划。有目的地为处理污水而建造人工湿地也是湿地可持续利用的一个重要方面。辽宁铁岭莲花湖湿地公园就是利用湿地的净化功能,规划多级湿地净化功能区,以净化城市生产生活污水。香蒲(Typhaspp.)、藨草(Scir2 pusspp.)和芦苇(Phragmitesaustralis)等湿地植物,由于 其生长力强、根系发达及区域分布广,而被广泛地应用于湿地公园的污水净化中。3、湿地缓冲区 此区域目的是减轻干扰,为更多的 生物提供栖息的空间。一般的做法是增加植被缓冲带,创建人工群落交错区,将湿地与周围地域连接起来。这样做不仅减轻了游人、建筑、道路等人为因素对湿地的不良影响,而且其中廊道的建立也为动植物提供了栖息场所,避免了在湿地公园建设中对动植物的破坏。建立廊道时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的考虑:①多于一条廊道:多一条廊道就相当于为物种的空间运动增加了一个可选择的途径,为其安全增加一份保险。②乡土特性:构成廊道的植被本身应是乡土植物。③越宽越好:廊道必须与种源栖息地相连接,必须有足够的宽度。否则,廊道不但起不到空间联系的作用,而且可能引导外来物种的入侵。④自然的本底:廊道应是自然的或是对原有自然廊道的恢复。任何人为设计的廊道都必须与自然的景观格局,如水系格局相适应。4、湿地管理区 湿地管理是在湿地公园中必不可少的一个规划项目,功能上不仅包括湿地公园自身的旅
游管理和接待服务,更重要的是肩负着湿地公园中生物和非生物环境的监测任务。管理区职能有:对游客的管理、对生物安全的管理、对湿地水体的监测等。5、湿地展示区 湿地展示区可以规划水禽科普馆、湿地群落主题馆、湿地功能展示馆、湿地水文化展示厅、湿地博物馆等,以开展湿地科普教育和提升湿地公园的内涵为根本目的。如成都市活水公园就是展示人工湿地系统处理污水新工艺的以水为主体的环境科学公园。从厌氧沉淀池到戏水池可以清晰地看到污水在各工序逐渐变清的过程。可以充分体会“死水”变成“活水”的过程。因此,湿地公园承担着保护生态思想的传播责任,而湿地公园的建设、保护和管理需要全社会共同的关注和参与。社区作为生态旅游文化的营销终端,可通过监督、宣传等参与活动与湿地公园形成互动,对城市、湿地公园和社区居民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积极作用。国外的例子有:日本钏路湿地公园成立了民间的全国联络理事会,成员来自社会各界,负责湿地的保护、研究与合理利用和开发。在日本东京湾的野鸟湿地公园只有10多个专职管理人员,但有50多位志愿者来自社会各阶层[12] 。英 国WWT(WildfowlandWetlandsTrust)组织包括英国的多个湿地都在社区参与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
湿地生态公园总体规划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根据湿地区域的自然资源、周边环境、经济社会条件和湿地用地的现状,确定总体规划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划定公园范围和功能分区,确定保护对象与保护措施,测定环境容量和游人容量,规划游览方式、游览路线和科普、游览活动内容,确定管理、服务和科学工作设施规模等内容。提出湿地保护与功能的恢复和增强、科研工作与科普教育、湿地管理与机构建设等方面的措施和建议。
2、规划功能分区与基本保护要求
湿地生态公园一般应包括重点保护区(核心区)、湿地展示区、游览活动区和管理服务区等区域。
(1)湿地公园管理机制
湿地公园管理包括自身管理和政府、社区共同管理。湿地公园建设涉及国土、环保、水利、农业、林业等多个政府部门和社区, 协调难度大, 在建设过程中易形成管理职责交叉等问题, 需要政府支持, 社区参与, 通力合作, 共同管理。共管是湿地资源保护及合理利用的一种有效途径, 建立有序的共管机制是湿地公园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2)管理服务区
在湿地生态系统敏感度相对较低的区域设置管理服务区。管理服务区是公园旅游管理、接待服务中心, 也可作为国际、政府、民间组织开展湿地科技合作、科技交流、教育培训、科学研究的基金组织和活动场所。其目的是对湿地出现的各种问题做到及时发现、及时处理;对游人进行湿地游览中的安全及注意事项的宣讲;对游览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解决。
(3)湿地重点保护区(核心区)
湿地重点保护区又称为湿地生态核。湿地生态核是湿地公园的核心区域,类似于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湿地生态核主要由大面积的阔水水域、浅水滩涂、生境岛屿等组成。针对重要湿地,或湿地生态系统较为完整、生物多样性较为丰富的区域,应设置重点保护区。在重点保护区内,应针对珍惜物种的繁殖地及活动区设置禁入区,针对候鸟及繁殖期的鸟类活动区应设立临时性的禁入区。此外,要充分考虑生物的生息空间及活动范围,应在重点保护区外围划定适当的非人工干涉圈,以充分保障生物的生息场所。重点保护区内只允许开展各项湿地科学研究、保护与观察工作。可根据需要设置一些小型设施,为各种生物提供栖息场所和迁徙通道。
(4)湿地景观展示区
在重点保护区外围建立湿地展示区,本区的重点是展示湿地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和湿地自然景观,以开展湿地科普宣传和教育活动。对于湿地生态系统和湿地形态相对缺失的区域,应加强湿地生态系统的保护和恢复工作。湿地景观区是湿地公园展示湿地景观的主要区域之一,是游人休闲观光的主要场所,是具有城市公园性质的湿地主题园区,人为活动集中。通过场馆等人工辅助设施,向游人展示以淡水湖泊、流湿地为主的湿地景观类型。
(5)湿地游览活动区
利用湿地生态系统敏感度相对较低的区域,可划为游览活动区,开展以湿地为主体的休闲、游览活动。游览活动区内可以规划适宜的游览方式和活动内容,安排适度的游憩设施,设计应以避免游览活动对湿地生态环境造成破坏为原则。同时,应加强对游人的安全保护工作,防止意外发生。
(6)湿地休闲科普区
湿地休闲科普区是游客接受科普教育和休闲的主要场所, 通过园内典型湿地景观的保护或营造,以及通过标本馆、湿地生态链主题馆、湿地功能展示馆(区) 等进行湿地生态服务功能和生态环境价值演示, 让游客较全面了解、认识湿地,从而提高人们对湿地及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该区域是开放区和生态敏感区间的过渡区域,以开展湿地科普教育为主, 区域内的人为活动应受一定的限制。
(7)湿地研究实验区
湿地研究实验区是进行湿地研究和科学实验的场所,主要建设内容为:湿地生态研究室、水(涉)禽繁殖场、生态变化规律观测与研究基地等。该区域以开展湿地实验研究活动为主,一般游客的活动受到限制。
预期目标:
1、注重材料选择,构建和谐景观 在建设湿地公园过 程中,要充分利用现有条件,对区域内的动植物景观进行规划设计。而在材料选择上应该选择当地材料以反映出当地传统的文化风格。 在植物材料上,尽量使用乡土物种,但也要考虑尽可能的增加植物多样性。在湿地中片植或群植蜜源植物、鸟嗜植物,如女贞、枸杞、樟树、杨梅、花石榴以及刺槐、国槐、双荚决明等豆科植物,为招鸟、引鸟提供食物来源。 在建筑材料上,应多选用可持续利用的材料,如竹木、片石、卵石、茅草、青瓦等,或者采取仿木、人工塑石等。在色调上也应与当地建筑、整个湿地公园规划色调一致。如香港湿地公园就十分注重物料的选择,在材料选择上优先采用可以更新的软木材而不是硬木材,在建筑上大量采用木制百叶装置,以尽量降低对已开始在湿地定居繁殖的大批水鸟造成的影响。2、优化植物配置,协调景观建设 合理利用人为干 扰,维护湿地群落物种多样性及生态功能是湿地建设和治理的关键。在充分尊重原有地形、地貌和植被的基 础上,应对原有植物群落进行适度的人为干扰,优化植物配置,尽可能体现生物多样性。而目前最受赞誉的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应用水生植物72种,但据统计,浙江省拥有各种水生植物150种,西湖、西溪未用上该省物种的50%。因此,优化植物配置,增加生物多样性是湿 地公园建设的一个重点。 湿地的水生植物种植应该采取大量片植、沿岸列植和点植相结合的方式,以充分体现湿地大范围景观的粗犷,并能透出局部景观的精致。在植物形态上也应把挺水植物、浮水植物、沉水植物相结合。根据水位的变化及水深情况,形成“水生-沼生-湿生-中生”植物群落带。整个区域的植物体现出“水生-湿生-陆生”生 态系统的渐变特点[9] 。在引入植物时应充分考虑其入 侵型及后期养护问题,杜绝一切不明外来物种的引入。在整治与保护湿地期间不宜引进沉水植物,但在中后期,可适当引入金鱼藻、水麦冬等沉水植物,以便维持河道、池塘内的底泥稳定。3、加强科普教育,突显湿地文化 湿地公园可以作为 人们进行科学研究、教学实习、科普宣传和青少年自然知识教育的基地。因此,科普教育在湿地公园总体规划中是必不可少的一项内容。香港湿地公园在这方面给予了高度重视,政府针对学校团体和其他参观者设计了教育讲解项目。 湿地景观是由湿地人类文化圈和湿地自然生物圈相互作用形成的。湿地公园的建设,应充分利用和体现湿地的历史与文化特点,提升湿地公园的内涵和品位。例如,杭州西溪湿地公园,他们发掘地方农耕文化的同时,通过寻访和恢复历史文化遗存,发现了越剧首演地陈万元古宅等数处有文物保护价值的老民宅建筑,挖掘并保护了一批碑刻、浮雕、历史典故和传说,论证和命名了一批匾额、船名、桥名,并编纂出版了《西溪纪胜》和西溪文化系列丛书。还有,江苏姜堰市是京剧大师梅兰芳的故乡,溱湖国家湿地公园以梅氏宅院为题做文章,引人入胜,效果良好。4、优化湿地管理,坚持环境监测 湿地生态系统极其 复杂和多样,其功能和作用程度不完全相同,有必要建立一套针对湿地系统的管理体系,预测湿地在自然与人为共同作用的条件下发挥某项生态功能的可能性,评价其发挥该项功能的有效范围,评估该项功能对人类和环境的影响程度,达到湿地资源持续发展与合理利用的目的。 强化湿地管理的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加强生物安全管理。未经充分论证,严禁随意 引入可能引起湿地植被组成与结构改变的外来物种。 (2)加强植被管理。由于生产力的下降或湖岸植物 的枯萎等,有可能造成二次污染,应进行有计划的收割,以复壮湿地及林带的净化能力;收获利用湿地内的水生植物资源,只能在规定的季节进行收割 [18] 。 (3)适度增加正面的人工辅助。在湿地公园的日常 管理措施中,通过适度增加正面的人工干预,以保持目标物种及目标生境类型的稳定性。 (4)排除负面的人类活动干扰。要科学计算湿地公园的容量,控制入园人数和公园内的休闲娱乐活动的项目和强度。 (5)在环境容量上的收支平衡。旅游不可避免的会 对大气、水体、动植物等产生负面影响,通过拓展湿地公
园的环境容量,达到环境容量上的收支平衡。 依据国内外湿地公园建设的实践,湿地公园建设大体可分为可行性论证、规划设计、工程营建和维护与管理等4个阶段。在每个阶段的实施过程中都需对湿地生态系统进行监测和评估。目前,3S(GIS、GPS、RS)技术越来越普遍地应用于湿地资源调查、湿地编目、湿地功能评价、湿地监测和湿地保护研究。如杭州西溪湿地 就通过建立卫星遥感信息接受处理系统、地理信息系统和全球定位系统对生物多样性关键地区进行遥感监测。云南红河哈尼梯田湿地公园不仅在湿地监测方面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在每个景区建立湿地资源监测站一座,而且在生活污水、粪便处理、旅游垃圾等方面都做了相应的规划处理。为我们在今后湿地建设中提供了一些借鉴和参考。
3. 研究的方法与步骤
1、现状调查
通过现状调查、资料收集、单位走访等方法,对规划区的现状等基础资料作详尽地了解、踏查和收集。
2、分析研究
4. 参考文献
[1]赵学敏.湿地: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家园[M].北京:林业出版 社,2005.120~123.
[2]江泽慧.中国林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战略卷)[M].北京: 中国林业出版社,2003.290~293. [3]严军.基于生态理念的湿地公园规划与应用研究(博士论文) [D].南京:南京林业大学,2008.13~16.
[4]城建[2005]第97号.建设部关于印发《城市湿地公园规划设 计导则(试行)》的通知.
5. 计划与进度安排
(1)一草阶段
第2-4周:文献研究、课题实地勘察、案例参观,撰写文献综述。
第5—6周:构思方案草图,递交一草成果。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