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1研究的背景
1.1.1相关概念
1.湿地:湿地是地球上水陆相互作用形成的独特生态系统,是重要的生存环境和自然界最丰富生物多样性的生态景观之一。“湿地”作为一类特殊的生境类型,在蓄洪防旱、调节气候、控制土壤、维持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它也为无数依赖湿地的动植物提供水、主要食物和栖息地,与森林、海洋并称为地球的三大生态系统,被称为“地球之肾”。我国湿地总面积大,种类丰富,据统计[1][2]中国的湿地面积约为6590多万公顷。其中天然湿地约为2594万公顷,人工湿地约4000万公顷。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3.1研究内容
本课题将通过对相关概念的理解与国内外湿地开发建设的理论和实践研究上,总结了一些关于目前中国国家湿地公园在规划建设中存在的一些问题,通过对设计方法理论的研宄,明确对国家湿地公园的相关理论的指导意义。研宄对国家湿地公园的分类、功能进行系统的分析。从湿地公园规划建设的前期策划、总体布局、景观环境营造以及生态效益、社会经济效益与历史文化传承等方面进行研宄。对湿地公园建设的基本原则、知道思想、基本框架、建设模式及国内外湿地公园研宄的发展历程进行分析研宄。目的在于探讨国家湿地公园的规划设计方法。
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苏州太湖湿地公园规划设计为主,通过设计分析来验证理论。希望本课题的研究能够对国家湿地公园在对湿地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方面进行理论研究起到一定的作用。以湿地的保护和开发为根据提出系统研究路线,包括对湿地生物群落的保护与恢复、合理规划湿地各功能分区、引导人们进行湿地科普教育、生态旅游、有效引导公众参与保护、减少开发利用对湿地的破坏。同时对规划设计提供科学依据,能将知识转化为设计力量运用到实践当中,促进湿地公园的科学可持续性发展,为今后湿地公园的规划建设提供参考与建议。
3. 研究的方法与步骤
4.1研究方法
本文的研究内容,基本构思已经决定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方法,以认识为基础,结合宏观的理论探讨和科学的研究,使设计理念多注重对环境、生态的研宄,以科学、理性的方法来解决复杂的设计问题。目前,己有研究方法主要集中在对湿地公园景观、功能的描述;对其规划设计的优劣势分析;对其生态影响的定性评价;总体来说,还未形成系统完善的研宄方法体系,在己有相关研宄总结的基础上,通过分析,概括了以下研宄方法。
(1)文献研究法:收集并阅读大量的文献资料,包括学术论文、期刊论文、各类专著以及环保局官网、规划局官网等资料,对规划区域湿地资源的概况有初步了解,查阅己有研宄成果或整理湿地公园相关的自然、文化资料,逐步形成湿地公园自身研究的基础理论,然后通过“整理—归纳—剖析—综合”的方式阐述成文;
4. 参考文献
[1]但新球,骆林川.湿地公园规划新理念及应用——以东江湖国家湿地公园规划为例[J].湿地科学与管理,2006,(03).
[2]吴树彪,刘巍,董仁杰.我国湿地的保护现状及对策[A].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二)[C],2008.
[3]刘扣生,江燕,方宝生.西溪湿地植物园规划设计方案解析[J].技术与市场(园林工程),2007,(10).
5. 计划与进度安排
(1)一草阶段
第2-4周:文献研究、课题实地勘察、案例参观,撰写文献综述。
第5—6周:构思方案草图,递交一草成果。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