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本选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混凝土徐变作为一种典型的时间依赖性变形,对混凝土结构的长期性能和安全性具有重要影响。
深入理解混凝土徐变的微观机理,对于建立更加准确的徐变预测模型、优化混凝土配比设计、提高结构的长期服役性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工程应用价值。
1. 研究目的
2. 本选题国内外研究状况综述
1. 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学者在混凝土徐变领域开展了大量研究工作,并在多个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
在实验研究方面,重点关注不同因素对混凝土徐变性能的影响,例如水灰比、骨料类型、养护条件等。
3. 本选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及写作提纲
1. 主要内容
本研究将从混凝土的微观结构出发,采用实验研究、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系统研究水泥水化产物、界面过渡区、孔隙结构等微观因素对混凝土徐变的影响规律,探讨不同微观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并尝试建立基于微观机理的徐变本构模型。
具体研究内容包括:1.分析水泥石的微观结构特征,研究不同水化产物的生成、演化规律及其对徐变的影响。
4. 研究的方法与步骤
本研究将采用理论分析、实验研究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逐步深入地开展研究工作。
首先,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系统地梳理混凝土徐变的研究现状,了解现有理论模型和研究方法,为本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其次,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等微观测试技术,对不同配合比、不同龄期的混凝土试件进行微观结构分析,获取水泥水化产物、界面过渡区、孔隙结构等微观特征参数,并分析其与混凝土徐变性能之间的关系。
5. 研究的创新点
本研究的创新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注重混凝土微观结构与宏观徐变性能之间的联系,从微观层面揭示混凝土徐变的发生机制。
2.采用多尺度研究方法,结合实验研究、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系统地研究混凝土徐变的微观机理。
3.尝试建立基于微观机理的徐变本构模型,为混凝土结构的长期性能预测提供更加准确可靠的理论依据。
6. 计划与进度安排
第一阶段 (2024.12~2024.1)确认选题,了解毕业论文的相关步骤。
第二阶段(2024.1~2024.2)查询阅读相关文献,列出提纲
第三阶段(2024.2~2024.3)查询资料,学习相关论文
7. 参考文献(20个中文5个英文)
[1] 刘少坤,牛荻涛,李 刚,等.基于微观结构的混凝土徐变损伤耦合模型研究[J].工程力学,2020,37(8):120-130.
[2] 张 鹏,张 伟,郭 勇.考虑孔隙溶液成分影响的硬化水泥浆体微观结构演化[J].硅酸盐学报,2023,51(2):249-258.
[3] 张 俊,李 杰,任 伟,等.基于微观力学的冻融循环下混凝土损伤机理及本构模型研究进展[J].建筑材料学报,2020,23(3):543-551.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