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研究背景:古诗词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有着五千多年的文化沉淀,新文科理念强调对于人才的培养,要紧紧地抓住课程这一最基础、最关键的要素,将新文科这一构想,嵌入中学音乐课堂,使之成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进行实践与探索,并汇入中国的古诗词艺术歌曲,使之“经典永流传”,发展并传承。目前我国虽然有一些研究中国当代古诗词艺术歌曲的著作,但是从新文科的角度来研究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并不常见。
研究目的:目前古诗词在中学音乐课堂中的实践研究匮乏,在中学音乐课堂中古诗词艺术歌曲的教学同样少之又少,学生对于古诗词艺术歌曲的定义模糊不清,古诗词艺术歌曲与传统古诗词歌曲也容易混淆。 本研究通过古诗词艺术歌曲进中学音乐课堂的实践教学研究,让中学生准确掌握这一音乐体裁及其如何在新文科视野下深刻理解其文化属性。
研究意义:通过古诗词文化与音乐教育的结合,提高了教师和学生的音乐素养与审美情趣,有效地弘扬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增强了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为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提供了有效途径,在教学的同时,对学生进行耳濡目染的熏陶,同时也促进了中国古诗词歌曲的艺术价值不断发展,使之在音乐及各个领域同样彰显出很高的艺术价值。将古诗词艺术歌曲引入课堂,进一步丰富了中国当代古诗词艺术歌曲的理论研究,挖掘了中国当代古诗词艺术歌曲的美学价值,拓宽了音乐教育中的教学思路,传承中国传统音乐文化,极大地促进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与传播,提升了文化的自觉性,推动了学生的思想情操以及审美能力。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本文将通过中学音乐教材中的古诗词歌曲和古诗词艺术歌曲比较研究,列举具体的教学设计案例,厘清艺术歌曲和其他类别歌曲的区别。文章立足“新文科”视野,把古诗词艺术歌曲作为一个文化载体,尝试分析其文化特点和音乐形态,梳理古诗词艺术歌曲的艺术特征。研究将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开展,将通过让学生吟诵诗词、习唱旋律、探究伴奏和拓展演练等手段,深入地发掘古典诗词的人文属性与音乐的内涵。通过对最具代表性的古诗词艺术歌曲的教学,让学生发掘古典诗词艺术歌曲的优美词句和深远意蕴,加深学生对于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理解和认识,树立学生的文化自信。
3. 研究的方法与步骤
1.文献研究法:文献检索方法是对文献进行分类和分析,用来了解该领域的研究现状。通过对这个主题的研究分析,原则并寻找与之相关的教育理论,以充分理解与掌握本文需要进行研究的问题。通过中国知网以及百度搜集到的资料,了解到了对于“新文科”这一概念界定,以及古诗词艺术歌曲的审美体验,根据初中古诗词艺术歌曲的现状,初中古诗词艺术歌曲课的实践研究,探究如何进行有效的教学,让学生感受古诗和音乐的美,感受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之美也是本文的研究点。
2.分析法:通过对文献资料的内容分析,探究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在初中音乐课堂中的运用,并结合各类影响因素,进一步探索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在初中音乐课堂中的最高价值。
4. 参考文献
[1]庞一龙.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实践研究【D】.四川音乐学院.2022(11)
[2]蒋颖.古诗词歌曲在初中音乐课堂中的教学实践研究【D】.天水师范学院.2020(06)
[3]刘晓宇.古诗词歌曲引入初中音乐教学的实践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22(01)
5. 计划与进度安排
1.第1周3月1日~3月8日下达任务书
2.第2周3月8日~3月22 日认真撰写开题报告。
3.第3周3月22日~3月29 日查找收集有关资料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 从葵姬和紫姬之人物形象看《源氏物语》之女性观开题报告
- 明治維新と洋務運動の指導思想の対照研究开题报告
- 意识形态与翻译的关系探寻——以《一九八四》董乐山译本为例开题报告
- “互联网 ”环境下混合式教学法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开题报告
- 毛姆小说《月亮与六便士》和《刀锋》中的救赎精神Salvation Spirit in Maugham’s The Moon and Sixpence and The Razor’s Edge开题报告
- Interpreting the Character of Tom in The Great Gatsby 解读《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人物汤姆开题报告
- 从同一理论视角解读艾玛•沃特森的联合国演讲开题报告
- An Analysis of Feminism in Doris Lessing’s The Fifth Child 浅析多丽丝•莱辛《第五个孩子》中的女性主义开题报告
- “双12”购物节营销策略研究开题报告
- 王老吉与星巴克的体验营销比较研究开题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