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伤害危机情景下企业危机沟通策略制定研究开题报告

 2022-07-30 14:48:33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面对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和普遍提升的产品复杂性,企业的研发创新投入不足时,往往被迫采取降低生产成本以获取相对竞争优势,由此导致的产品质量下降、不确定性增加将会直接或者间接的引发产品伤害事件。

产品伤害危机不仅会损害产品的口碑和企业的声誉,严重的事件甚至会引发巨大的社会舆论,对相关企业乃至整个行业造成负面的影响。

现有对企业调控策略的研究主要是以企业发展为主体或是以消费者行为反应为主体来开展的;综合考虑企业发展和消费者行为反应的研究并不多。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包括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实验方案、技术路线、预期成果等)

1.研究目标

本研究的主要目标是通过对企业产品伤害危机下消费者反应过程进行分析,从消费者行为反应的形成机制和企业危机沟通角度得出企业应对危机的调控策略建议,为企业决策者了解消费者反应的内在机理,有效应对产品伤害危机提供理论和决策建议。通过理论梳理和实证研究,识别影响消费者信息处理的决定因素;明确消费者感知形成的内在机制;建立企业应对危机的调控策略模型。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当前学术界关于企业危机沟通策略的研究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1)从企业视角开展危机沟通

该类研究主要以企业发展为主要切入点,考虑企业如何应对产品伤害危机。Dawaramp; Pillutla(2000)指出企业在产品伤害危机中的态度可以是“完全否定”到“主动承担”两个极端情况间的任意一种,但企业如果采取模棱两可的态度时会更容易引发消费者的抵制情绪。Siomkos amp; Shrivastava(1993)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否认-纠正”的标准对危机应对策略进行划分,否认意味着企业不承认错误,而纠正意味着企业积极承担并改正错误。方正等(2011)则指出在发生危机后,企业采取辩解策略更容易让消费者满意,而积极承认错误反而会让消费者对企业产生负面情绪。Ahluwalia等(2000)认为企业面对产品危机时可采取两种策略,一种是正面提供与该产品相关的正面信息来进行反驳,另一种是将该产品与其他企业产品进行对比来刻意降低危机造成的影响。此类研究充分考虑了涉事企业在产品伤害危机中的主动发言权,但忽略了消费者在危机事件中的感知演化和行为意向。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第一阶段(2022年11月—2022年12月):收集文献,完成理论研究。完成文献调研,进行文献综述,制定详细的研究实施方案,围绕研究问题进行理论研究,建立起研究的整体理论框架体系。

第二阶段(2022年1月—2022年2月):在前期大量理论研究的基础上,设计调查问卷,发放并回收问卷,进行数据录入与筛选。

第三阶段(2022年3月—2022年4月):完成实证分析和建模研究。借助统计分析软件Matlab、AMOS和SPSS进行测量模型和结构模型分析,完成实证分析。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5. 参考文献

[1] 崔保军.群发性产品伤害危机对广义信任水平的影响研究[J]管理学报,2016(7)

[2] 方婷婷.企业危机管理中的沟通策略研究[D].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工商管理学院,2009

[3] 王新宇,余明阳.企业危机处理、企业声誉与消费者购买倾向关系的实证研究[J]经济与管理研究,2011(7:101-110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