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吃”的隐喻研究开题报告

 2024-07-26 14:36:52

1. 本选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民以食为天”,饮食是人类生存之根本,也是一种重要的文化现象。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反映着民族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

作为一种与人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行为,“吃”不仅具有丰富的物质层面意义,更承载着深刻的文化内涵,并通过隐喻的方式映射在语言之中。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2. 本选题国内外研究状况综述

隐喻研究是认知语言学的核心课题之一,自Lakoff和Johnson(1980)提出“概念隐喻”理论以来,隐喻研究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热潮,并逐渐形成一个独立的研究领域。

关于“吃”的隐喻研究,国内外学者从不同角度进行了探讨,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1. 国内研究现状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本选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及写作提纲

本研究将以认知语言学和跨文化交际学为理论基础,采用语料库分析、案例分析等方法,对汉语“吃”的隐喻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

1. 主要内容

1.“吃”的隐喻认知基础:从生理体验、文化内涵、认知体验等方面探讨“吃”的隐喻的认知基础,揭示“吃”的隐喻产生的根源。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研究的方法与步骤

本研究将采用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以现代汉语语料库为基础,辅以相关的文献资料,对汉语“吃”的隐喻进行系统的研究。

具体步骤如下:
1.语料收集:首先,通过查阅现代汉语词典、成语词典等工具书,收集包含“吃”的词语和成语,并建立初步的语料库。

其次,利用网络语料库(如BCC语料库、CCL语料库等),检索包含“吃”的例句,并进行筛选和分类,扩充语料库。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5. 研究的创新点

本研究力求在以下几个方面取得创新:
1.研究视角的创新:将认知语言学和跨文化交际学结合起来,从跨文化的视角探讨汉语“吃”的隐喻,拓展研究的深度和广度。


2.研究方法的创新:将语料库分析和案例分析相结合,既注重数据的客观性,又关注语言现象的个体差异性,使研究结果更加科学严谨。


3.研究内容的创新: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吃”的隐喻的认知机制、文化内涵以及跨文化差异,力求对汉语“吃”的隐喻现象做出更为全面、深入的分析。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6. 计划与进度安排

第一阶段 (2024.12~2024.1)确认选题,了解毕业论文的相关步骤。

第二阶段(2024.1~2024.2)查询阅读相关文献,列出提纲

第三阶段(2024.2~2024.3)查询资料,学习相关论文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7. 参考文献(20个中文5个英文)

1. 赵艳芳. 现代汉语中“吃”的隐喻机制研究[D].山东大学,2019.

2. 沈家煊. “吃”的语法化与语法化研究[J]. 中国语文,2017,(1):3-22.

3. 刘丽萍,李梅. 汉语“吃”的隐喻认知研究[J]. 语言教学与研究,2016,(5):75-83.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