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宫体诗的审美意趣开题报告

 2022-12-10 10:34:13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研究背景

宫体诗是指以南朝梁简文帝萧纲为太子时的东宫,以及陈后主、隋炀帝、唐太宗等几个宫廷为中心的诗歌。“宫体”既指一种描写宫廷生活的诗体,又指在宫廷所形成的一种诗风,始于简文帝萧纲。萧纲为太子时,常与文人墨客在东宫相互唱和。其内容多是宫廷生活及男女私情,形式上则追求词藻靡丽,时称“宫体”。后来因称艳情诗为宫体诗。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宫体诗已经不像古代一样被视为糟粕,当下对宫体诗的研究,主要集中以下几方面:

1、对宫体诗与其他文赋的比较研究宫体诗作为一种大胆,别样的诗歌创作,许多学者都会将其与其他诗歌进行比较,研究其自身的独特性和对文学的价值意义。曹旭、蒋碧薇在《宮体诗与汉魏六朝赋的悖论》一文中列举了宫体诗与汉魏六朝赋在题材、写法的异同,并深入浅出地写出了讨论了宫体诗与汉魏六朝赋的几个悖论:诗赋“劝百讽一”的悖论、诗赋“德”与“色”的悖论、诗赋评价中的悖论。从多个角度探讨了宫体诗在当时的文人眼中作为一种新的试验,在原来“不兼容”的文体中, 开启了对同一种美人主题的描写, 并把赋大量铺陈的方法入诗, 改变了诗歌比兴的结构。在齐“永明体”以后, 开创出属于萧家“东阿王”的宫体诗事业。并且在这场试验中, 萧纲和宫体诗人发现了对仗的快乐, 发现用汉字形、声、义竟然可以对称地写出充满形式美的诗来;不仅比曹植, 比谢灵运的时代有长进, 就是比前朝的“永明体”, 也有明显的进步。这就大大地收获了齐梁时代诗学进步的意义。与之相近时代的诗歌如玄言诗,也会拿之与宫体诗进行比较研究。樊露露在《玄言诗与宫体诗审美趣味比较研究》中就提到,东晋玄言诗与南朝宫体诗,因其创作宗旨有背于“言志”的诗歌传统,在文学史上的评价均不高,但二者同为门阀贵族文学的产物,都体现了独特的时代精神与鲜明的美学特征。对其审美趣味的比较研究,有助于破除历史成见,发掘其美学价值,总结创作中的经验教训,以古鉴今。2、对宫体诗的审美意义的研究宫体诗就其本身来说,其突出特点就是感性原欲的审美化。仪平策在《宫体诗审美意义的文化解释》一文中久从审美的角度来阐释宫体诗的自身价值和文化意义。宫体诗一方面, 它的主'欲'题旨, 渊源于理欲不悖、圣俗合一的文化传统, 根植于本乎自然、主乎情性的时代语境, 发动于热烈言情、率直表欲的江南民歌;一方面, 中古时期'美'意识的真正觉醒和独立, 则使得以文人趣味对待'欲', 以唯美态度观照'欲', 以诗意方式表现'欲', 成为宫体诗审美意义之所在。而以理节情的儒家美学范式, 开始为以文被情, 或以“美”衡“欲”的审美平衡结构所置换。这一点落实到宫体诗上, 便呈现为“欲”以“美”观的审美范式, 而其后的文艺, 特别如宋词、元曲等表达“欲”的方式, 也均在很大程度上与这一审美范式相关联。这便是古典美学和艺术对待“欲”、处理“欲”的特定原则和范式, 而宫体诗特有的文化价值和审美意义也正蕴涵于斯, 体现于斯。这正是对宫体诗审美意义上的文化解释。而宫体诗的审美影响了后世诗歌的创作,以花间词为例,就很明显能看出二者在审美上的趋同特性。郑虹霓在《论花间词与宫体诗审美趣味的趋同性》一文中就探讨研究了南朝宫体诗与五代花间词在审美趣味上构成了趋同性。这种审美趣味上的趋同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以艳丽为美,以纤巧为美,以悲怨为美。'以艳为美'在艺术风格上的表现包括语言、色彩、情调上的艳丽化;'以纤巧为美'则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含义,即题材的狭小和指对纤弱之美的欣赏;对宫体诗'以悲为美'的继承促进了花间词'绮怨'风貌的形成。这也是宫体诗在审美意义上的影响和发展。3、对宫体诗与之在历史文献中形象的关系研究宫体诗在传统文学视角和印象中一直都是归置于艳情诗一类,而近现代以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对于其真实的面貌开始产生兴趣,并对照历史和文献等进行研究。在徐国荣和梁必彪关于《宫体诗文献记载之矛盾分析》一文中就对此进行了学术探讨。他们发现自初唐开始,人们对宫体诗与萧纲诗歌大都给予负面的评价,认为'亡国之主'必有'亡国之音',其原因主要出于当时的政治需求。而初唐史书在宫体诗的文献记载上又模糊而不准确,甚至有相互矛盾之处,比较魏徵与姚思廉的史论可得之。这种矛盾与政治需求又导致了唐宋时期对宫体诗文献记载的相互矛盾,尤以《大唐新语》和《资治通鉴》的记载影响最大,一直左右着现代学人的价值判断。如果我们正本清源,从这些文献记载的先后及其可靠性进行仔细辨析,则可以厘清宫体诗的源流,找出材料记载的依据,理解其被妖魔化的原因,从而作出较为客观的学术史判断。因此进行对宫体诗文献记载的研究是很有必要的。而在饶峻妮与许云和的《历史视野中的梁代宫体诗》一文中,也探讨了宫体诗的弊端和一定的历史文化意义。文章认为宫体诗是一个特定的历史概念,它在当时产生了极坏的社会影响,它严重地摧伤了梁王朝的国家政教、用人制度和世道人心,加速了梁王朝的灭亡。由于这个诗派的形成有其特定的宗旨、时间、地点和作家群,所以宫体诗及其作家的界定就不能超越这个历史范围去考虑,而必须满足这个前提和条件。因是之故,梁代前后及梁太子东宫之外的其他作家所创作的艳诗,就不得随意序入宫体诗之列。这也反映了宫体诗其自身的历史独特性和文化独特性。4、对宫体诗和宗教关系的研究关于宫体诗与宗教关系的研究有几种说法,一部分学者认为其与佛教的关系十分密切。如在杨秋萍和温志拔的《论南朝佛教与宫体诗》一文中就主要论述了二者之间的关系。提到佛教发展到南朝,由重视义理阐发的般若学,转变为重视成佛实践的涅槃学,形成了新的理论和实践命题,并深刻影响了南朝后期文学,特别是宫体诗的产生和发展。南朝宫体诗并非单纯的宫廷艳情诗和浮华诗风的代表,它的产生具有南朝佛教文化背景。宫体诗诗人透过绮靡浓艳的描写女性美的诗句,揭示无常世间的虚幻清净本相,通过对美的刻画和婉转曼妙的语言声律艺术,表达对宗教境界的向往。而徐世民在《“宫体诗”与佛教关系新证》一文中就提到'宫体诗'与佛教之关系的探讨是学术界的一个重点。持肯定态度的比较有代表性的学者有马积高、蒋述卓、许云和等,他们都认为佛经中的'欲色'描写与'宫体诗'中对女子体态的描写有一定的关系。这种看法虽然很有启发意义,然证据并不充分,给人一种比附之感,以至于有很多论者提出反对意见。其关键就在于肯定者并不能举出可以证明二者关系的事实证据。

此外也有学者认为宫体诗与道教信仰有些许关系,何碧云在《徐摛的道教信仰与宫体诗》一文中提到最早把“宫体诗”作为一个独立的对象来研究的,当属闻一多先生,他的《宫体诗的自赎》是古代对宫体诗批评的一个延续,为现代宫体诗研究奠定了主格调。他认为宫体诗的创作者“人人眼角里是淫荡,人人心中怀着鬼胎”。宫体诗这一名称始见于《梁书徐摛传》:“(徐摛)属文好为新变,不拘旧体。……摛文体既别,春坊尽学之,‘宫体’之号,自斯而起。”[1]可见徐摛对宫体诗的兴起和流行起着重要的作用。但作为宫体诗的“始作俑者”徐摛似乎并非闻一多先生所说的“眼角里是淫荡,心中怀着鬼胎”。文章中探讨了徐摛的真实为人和与道教的信仰关系问题,从一定角度论证了宫体诗和道教的关系。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2. 研究内容与预期目标

主要研究内容本文尝试探讨宫体诗的独特的审美意趣。将宫体诗置身于魏晋南北朝文学思潮的大舞台上,将与两朝民歌、古诗十九首以及之前盛行的诗风进行一些比较研究,以此来探讨宫体诗中意味和趣味的具体体现、前期诗风对宫体诗盛行的影响(包括审美、艺术以及意义等方面),以及对这种影响的评价,从而挖掘宫体诗的意趣体现。本文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研究:第一部分,探讨宫体诗的审美之意。这里将从意象、意境、意味和意义几个方面分别探究宫体诗在通用的审美范式下所具有的的审美特征。然后梳理宫体诗在美学意义上的发展阶段和主要成就,接着阐释宫体诗所具有的的审美特性对古代中国文学美学意义上的新的构建,并界定这样的文学审美现象为“欲以美观”,同时又与传统的含蓄之美有很大的区分。第二部分,探讨宫体诗的审美趣味。首先,以具体的宫体诗作为研究中心,主要以《玉台新咏》收集的宫体诗为主,来实证宫体诗作中物态的现象。分别从物化对象、物化视角、物化手法三个角度考察宫体诗艺术审美特征中趣味性的具体体现。其次,探讨当时的诗人心态对创作的影响(包括成就与不足),既有审美特征方面的,又有思想内涵等方面的。探究在文学自觉的大背景下,个体意识的增强,审美意识的觉醒从而使得人们对于审美有着新的追求,世人心态的转变同时意味着一定程度上的审美趣味的转变的问题。

预期目标

在对宫体诗歌、研究资料加以分析探究的基础上,了解宫体诗创作的概况,在具体诗歌例证中挖掘宫体诗所具有的审美意味和趣味的具体体现,通过查阅相关资料评述前代诗风和文化大环境的转变带给宫体诗创作的影响,包括成就与局限。在前辈学人研究的基础上更加深入的探讨,形成自己的观点。在写作过程中会尽量努力、认真。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研究方法与步骤

研究方法

1、范读文本法:大量阅读宫体诗歌,形成对作品内容和主题的整体印象。

2、精读文本法:仔细阅读宫体诗歌,整理其中体现出的审美意趣。3、文献查阅法:通过阅读有关宫体诗审美方面的研究资料,整理出有利于自己观点的资料。 步骤1、大量阅读宫体诗歌,做好记录和分析。2、收集与论文需要有关的论文或著作资料,进行整理。3、初步设定论文写作大致框架、思路,写作开题报告。4、与指导老师一道明确论文写作框架、思路,开始论文初稿写作。5、指导老师的指导下对论文初稿进行修改,最后定稿。

4. 参考文献

[1] 萧统. 昭明文选[M].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6[2]刘勰.文心雕龙[M].北京:北京中华书局,1960.[3]徐陵.玉台新咏[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 [4]仪平策.宫体诗审美意义的文化解释[J].北京:求是学刊,2003.[ 5]曹旭、蒋碧薇.宮体诗与汉魏六朝赋的悖论[J].上海:复旦学刊,2007.[6]饶峻妮、许云和.历史视野中的梁代宫体诗[ J] .广东:中山大学学报, 2016.

5. 工作计划

序号 起讫时间 主要工作内容

1 2022.10.7——2022.10.25毕业论文分组,确定选题

2 2022.10.28—2022.11.29 阅读资料。完成资料索引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