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具体表现为人民群众的诉求已从吃得饱转向吃得好、吃得放心。
舌尖上的安全直接关系民生。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研究内容:摘要:本文结合物联网中的RFID、GPS、传感器技术等关键技术于食品的生产、加工、包装、运输、存储的过程,对食品来源与生产过程进行溯源和监管,保证食品在生产加工过程中的安全。
写作提纲:正文如下:
第一部分:食品质量安全的意义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从2003年开始,中国已开始将先进的RFID射频识别技术运用于现代化的动物养殖加工企业,开发出了RFID实时生产监控管理系统。该系统能够实时监控生产的全过程,自动、实时、准确的采集主要生产工序与卫生检验、检疫等关键环节的有关数据,较好的满足质量监管要求,对于过去市场上常出现的肉质问题得到了妥善的解决。
农业部在2001年提出建立动物标识及疫病可追溯体系的设想,2002年农业部发文要求佩戴免疫耳标,2003年农业部动物疫病可追溯项目建设项目规划, 2005年追溯体系建设在北京、上海、四川、重庆的试点工作开始。农业部规定:2007年11月1日起,只允许佩戴二维码耳标的牲畜进入流通,标志着追溯体系建设全国推广工作。
成品粮安全追溯:国家粮食局委托航天信息开展粮食流通信息化建设试点,成品粮安全追溯是应用重点。采用条码和电子标签结合标识成品粮单品或包装品,实现加工、运输、销售等生产流通过程追溯。预包装食品安全追溯:采用条形码和电子标签结合,对预包装食品的生产流通全过程进行监管,实现全程溯源。在2008年奥运会、2009年60年国庆期间得到应用。肉菜追溯系统:采用IC卡对生猪居宰、猪肉流通交易过程进行管理。利用IC卡实现猪肉流通准入。采用电子标签和条码标识肉菜产品。采用追溯码体系进行肉菜的全程回溯监管。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1、2022/11/01---2022/11/15:检索自己感兴趣的资料,通过指导老师的指导最终定题为:基于物联网的食品溯源研究与应用
2、2022/11/15---2022/11/30:检索有关物联网及食品质量安全监管及溯源方面的资料,通过对资料的总结分析,写出开题报告并通过指导老师的审核。
3、2022/12/01---2022/03/17:继续检索相关资料并研读这些资料,完成初稿及中期检查工作。详细安排如下:
5. 参考文献
[1]王成瑞,段富海.物联网关键技术在食品溯源中的研究与应用[J].物联网技术,2012,2(08):66-68 70.
[2]李梦寻,刘宏志.基于物联网的食品安全监理模型研究[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29(02):54-58.
[3]钮亮.基于RFID多技术的食品物流系统的模型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0(12):20.
以上是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课题毕业论文、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